帶著一顆愛心來,把愛傳遞給每個學生
——訪云南呈貢區育才學校青年優秀教師張曉婧
學校所推行的“用父母之心辦教育”的核心理念已融入她的靈魂。她帶著一顆愛心來,把愛傳遞給每個學生,讓學生的生命里充滿燦爛。
——題記
張曉婧老師近照
2017年春季學期開始了,在云南呈貢區育才學校小學部的辦公室,筆者采訪了該校小有名氣的張曉婧老師。張老師向筆者講述了自己在呈貢區育才學校的成長經歷。
從小,張老師就有一個夢想:長大了,她要當老師,當一名像她爺爺一樣的好老師、好班主任。在她的眼里,爺爺作為人民教師是令她感到萬分自豪的。
2011年7月,張曉婧大學畢業了,懷著美好的憧憬和對理想信念的追求,受育才精神的感召,她走進了云南呈貢區育才學校。九月份開學了,學校安排她任教小學一年級(1)班的語文課。那時,她想到自己的“教師夢”終于實現了,可以在三尺講臺上施展自己的才華了,心里既激動又興奮,然而現實和理想之間往往有很大的差距。
在她所教的第一批學生當中就出現了一個特殊的女孩。從外表看,這個女孩長著一雙漂亮的大眼睛,看上去似乎和別的孩子一樣,整天蹦蹦跳跳,有說有笑的。可是,經過執教一段時間后,張老師發現這個女孩子上課不專心聽講,學習行為習慣非常不好。如有一次,張老師在課堂上教了兩個漢語拼音字母,全班其他同學都會了,而只有這個女孩還不會。無奈之下,張老師課后花了半小時耐心教她。當時,女孩表示聽懂了、會讀了,可一轉身的功夫,女孩又對張老師說:“老師,我又忘記了。”后來,其他各科任教師都一致反映說,這個女孩子太難教了!
課間時候與孩子們在一起
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后,張老師發現這個女孩子的學習成績依然如故,沒有可以讓她感到欣慰的地方。那時,她滿腔的熱情就像被澆了一盆冷水,令她心里既焦急又無奈,還感到心灰意冷。于是,她下意識地產生了想放棄這個孩子的念頭。就當張老師處于進退兩難、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時候,女孩的父親找到了她。這位父親見到張老師的第一句話就是:“張老師,對不起,我的孩子太不懂事了,都怪我們慣的,讓您辛苦了!”然后,這位父親向張老師講述了孩子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真實原因。原來是因為中年得子,家庭過度寵愛,使孩子養成了任性、為所欲為的不良習慣。
聽完家長充滿自責的講述,看著這位父親飽經風霜的臉上寫滿了滄桑與無奈,張老師原有的想法頓時煙消云散了。她心想:哪家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聽話、學習成績好,長大后成龍成鳳呢?我怎能這么輕易就放棄這個孩子?教師,不就是一份愛心和責任嗎?帶著這份同情和責任,張老師重新改變自己,決心以自己真誠的愛來感化這個孩子。于是,張老師首先從情感上給予孩子溫暖,如主動親近她,關心她,常常把她帶在自己身邊,使孩子親近老師;在教學上注意變換方式,嘗試著降低難度和容量,小開口,小步走,從一點一滴入手,注重啟發和引導;在傳授知識方面,她耐心教,反復教,及時訓練,及時鞏固,并注意抓反復……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個女孩子終于有了進步,能完整地朗讀出一年級的第一篇課文《人有兩個寶》了。那一刻,張曉婧老師激動得像個孩子,高興得歡呼了起來。這真是應驗了“只要心誠,石頭都能開出花來”。
郊外開心游玩
只要真誠付出,就會有意外收獲。張老師深有感觸地說:“也許是自己的誠心和勤奮感動了上蒼,所教這個班級的孩子出奇地聽話、懂事,學習也特勤奮。”在第一學期的云南育才教育集團聯考中,全班同學考出了讓老師們都預料不到的好成績,平均分居然比同年級其他班級高出了15分多。辛勤后的收獲給了張老師巨大的鼓舞,她工作的勁頭更足了。就這樣,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家長、學生和對社會的責任,2011~2013年,她連續接了三屆一年級,而且教學成績都很好,每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都處于集團的前列。她激動地說:“最讓我驕傲的還是2017屆的一(1)班,五年多來,班上的成績一直名列集團第一。”同時,她又謙虛地說:“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還是取決于孩子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與其說我教得好,還不如說是孩子們學得好,是他們成就了今天的我。”
天道酬勤。2013年6月,張曉婧老師被評為呈貢區第十屆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2014年12月,在集團20年校慶時,榮獲“集團骨干教師”榮譽稱號;從2012年到2016年的8個學期中,她積極參與學校和上級組織的課堂教學競賽,先后獲得了學校“教壇新秀”、“課改標兵”和“市級骨干教師”等榮譽稱號。
教育教學成績碩果累累
六年來,學校“用父母之心辦教育”的核心理念引領著她迅速成長了起來。說到自己的成長,張曉婧老師飽含深情地說:“我是幸運的,我來到了育才,育才是一個正真能培養人的地方。育才對新教師的培養,有領導的關注,還有同事間的幫扶。當時的趙忠瑞校長把學校優秀的老師安排當我的師父,后來又被學校推選成了名師工作室培養對象。如學校的譚燕老師作為我的師父,從備課、書寫教案開始,一點一點地教我如何教學,如何管理學生。我的搭班老師趙忠瓊老師,在我開始上課的那兩個周,趙老師幾乎每節課都在教室,教我如何掌控課堂,如何駕馭學生。另外,在育才沒有優秀的個人,只有優秀的團隊。我進入小學語文組開始,組里的老師就給了我無限的幫助和關愛。”
張曉婧老師在上示范課
她接著說道:“剛到育才的時候,有位前輩教導我,是女人,就一定要當好媽媽;是老師,就一定要做好班主任。聽了這話,我就暗下決心當一名班主任,做一個好班主任。”2013年9月,張曉婧老師如愿以償,擔任了小學一年級(1)班的班主任。可是,還不到一個月,她就有點兒后悔了。原因是她發現班主任工作太苦、太累了。學生的學習、娛樂、吃喝拉撒睡等等,沒有一樣不需要班主任管到的。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訴筆者:“說真的,當時那個還會在父母面前撒嬌的自己,覺得受不了這個苦,想逃避這種辛苦的工作。”可是,當她真的想放棄這份班主任工作時,看著身后那群稚嫩的笑臉,聽著耳畔那串串銀鈴般的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時,她又開始猶豫了。因為她很清醒地認識到,孩子們已離不開她這個班主任,而她更離不開孩子們了。在擔任班主任的三年多的時間里,曾經有過的多少次徘徊,多少次猶豫,最后都敗給了作為教師的那份責任心和愛心。她滿含深情地說:“我是一個老師,我就要做一名好老師。誠然,榮譽的背后少不了付出,但我會一直堅守:帶著愛出發,因前方有一群愛我的孩子。”
她愛孩子,勝似家長。有一個學期,正值寒冬季節,班里的一位孩子生病了,張老師每天叮囑孩子吃藥,周末還請家長帶去打針。可是很奇怪,一個月過去了,孩子還不見好,而且一到夜里,咳嗽愈發嚴重,把孩子帶到大醫院檢查后被確診為肺炎,而且醫生告訴說這種肺炎具有傳染性。眼看就要考試了,張老師想著:讓孩子回家休養吧,怕影響孩子的學習,放到宿舍吧,怕別的孩子被感染。思前想后,張老師決定把孩子的床搬到了自己的宿舍。夜里,只要孩子感到難受,她馬上就起床給孩子喂水、拍背、接吐痰……每天夜里都得不到很好的休息。終于,在張老師的悉心照顧下,孩子的身體漸漸好轉,并順利地參加了期末考試。正在為孩子感到高興的時候,張老師感到自己身體有些不適,一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她已被感染了肺炎。張老師卻樂觀地說:“這下好了,學校已經放假,我的病不會耽誤學生的課程,也不必擔憂感染其他的孩子。”
“我們緊緊團結在張老師的周圍!”
俗話說: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孩子的心思是最細膩的,只要你真心對他們好,他們一定會察覺,更會感恩。”張曉婧老師感慨地這樣說道。她告訴筆者,2017屆一(1)班的學生就是這樣一群心思細膩、懂得感恩的孩子。每天吃飯時間,總有孩子會掛念她吃飯了沒有;每次課后,總有孩子會給她捏肩捶背;每節課間,總有孩子會給她的杯子加滿水;每每有高興的事,總有孩子會第一個告訴她……在她擔任班主任的六個學期中,她的班級學生鞏固率一直不錯,甚至還有三個學期達到了100%。她動情地說:“我很感謝我的學生,感謝我的家長們,是他們的信任和支持成就了我!”在她當班主任的六個學期中,有連續五個學期獲得了“優秀班主任”、“優秀輔導員”的光榮稱號。
張曉婧老師帶著一顆愛心來,把愛傳遞給每個孩子。她有時也會因為繁雜的工作而煩惱,每每這樣,她就會想起孩子們在作文中寫的句子“我愛我的班主任張曉婧老師,不為別的,就為她像媽媽一樣愛著我們”。張老師說:“是呀,孩子們愛我,我也愛他們,我會像我的媽媽愛我那樣愛著他們。我把我的愛融在了每天晚上打給孩子們的那瓢熱水中,融在了孩子們的雙雙襪子中,融進了孩子生病時輕輕的撫摸中……”采訪結束時,張老師深情地說:“育才的老師很辛苦,育才的班主任更辛苦,五年多的育才生活,我成長了,不再稚嫩,不再浮躁,不再嬌氣……我驕傲,我是一名老師,我自豪,我是一名育才老師。”
“我們親愛的張老師在那里!”
教育是愛的事業。“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給心靈清泉,紅燭無言;給生命燦爛,師愛無言。鐘愛教師職業,熱愛從教的學校,熱愛班主任這個工作崗位,深愛每一位學生,這是大愛情懷。云南呈貢區育才學校推行“用父母之心辦教育”,學校的老師們都擁有一顆對學生深摯的愛心。張曉婧老師就是這樣,抱定一顆愛心,對學生、對家長、對社會、對學校和自己的高度責任心,憑著那份對三尺講臺的敬畏,默默地在教育工作崗位上耕耘著,奉獻著。
(繆宗祥/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