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在這里啟航
上海青浦育才學校教師 汪永林
在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工作兩年了,為了買臺電腦,我省吃儉用了一年,現在想換部手機卻一直在琢磨,遲遲不敢行動。看看自己的存款,想想自己的未來,我徘徊在十字路口,該何去何從?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我無數次想輕輕地一揮手瀟灑地走開。但是,今天我依舊站在教師的舞臺上揮灑汗水,我讓自己繼續心甘情愿留下來的主要原因還是學生們那渴求知識的眼神和他們絢麗的夢想。因為他們無法選擇我們,他們需要好的教育;他們需要好的老師,他們需要有朝氣和活力的我們來灌溉,祖國的未來才會更有朝氣和活力。
自從我擔任班主任以來,才明白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的孩子們原來是那么可愛,才知道教師是那樣崇高。雖然工作辛苦、煩躁、壓抑,但一天忙下來,站在校門口送走學生時,那一聲聲真誠的“老師,再見!”,內心感到無比欣慰和滿足。
2009年的
有時候,當面對那一本本難批的作業,面對一雙雙茫然無知的眼神,面對一個個蠻不講理的家長時……我們還能以怎樣的心態去堅持這份卑微又崇高的工作呢?我想要做好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的老師,只能把這一切都統統拋在腦后,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思考,站在家長的立場去對待。因為我也是一個農民的孩子。農民的孩子,他們同城里的孩子一樣也有遠大而又美好的夢想,他們也想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們的父母也希望我能夠出人頭地。對于個農民的孩子來說,改變命運的最好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好與壞不僅在于學生的自我努力和天賦,還有更重要的因素是老師的啟發誘導。
教育事業也需要人才,更需要當代大學生的進入。對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來說,本身就缺乏優質的教學教育條件和資源,沒有較好的資源,可想而知,學校的發展將會如何?現在政府對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越來越重視,投入越來越多,但是在21世紀的今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也逐漸向“向錢看,向厚賺”思想轉變,許多師范畢業生都不情愿把青春灑在這樣一個發展緩慢,待遇地位都很低的事業上。但我卻想,正是因為民工學校發展緩慢和不被認可,所以才有無限發展和提高的空間,如果堅持去投身這塊教育事業,積極奉獻自己的激情和智慧,我想民工學校的春天也會很美麗。相比一味只追求國企、外企、公務員等高薪優越的工作崗位的人們,是無法理解我們的選擇的。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但是,既然選擇了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教育,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當我們揮灑下自己的激情和汗水后,這些可愛又卑微的孩子也會成為棟梁之才,也會繼續傳遞這份溫暖,這份愛。用我的夢想去實現孩子們的夢想,愛就會一直流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