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般的亮色
上海青浦區育才民辦小學教師 鞏惠萍
“惟此人地靈,誠非他方之可及”,這是宋代應熙對古之青浦的感懷。
六年前,懷著對青浦燦爛的古文化和旖旎的水鄉風情的向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對教師職業的崇高敬意,我從老家甘肅輾轉數地來到青浦,從事了青浦特殊的教育工作——在農民工子女學校任教。2009年11月,青浦區被國家教育部授予“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進地區”稱號,在培訓中聽到這個喜訊我心底一震:青浦,你真了不起!我,過去的四年多、現在、將來都應該為青浦教育事業增添一抹哪怕是極其微弱的亮色!
感恩社會,竭誠付出。在黨和國家的光輝普照下,在上海各級領導的傾心關注和社會各界鼎力相助下,我和同事們六年如一日地與來自祖國各地的孩子共朝夕,同成長。為了孩子們的未來,為了自己當初的向往和青浦的民教事業,我們起早貪黑,犧牲休息時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把學校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做,把自己的事當作教育的事來做;真誠關心學生的冷暖,體察學生的心理,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心靈,使一屆又一屆的孩子在我們的呵護、教育下茁壯成長。
與時俱進,提升素質。為了上海教材能在我們農民工子女學校順利推行,我們積極參與校本研修,珍惜每一次培訓和結對互助活動,努力涉獵更多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技能;在信息技術的使用上下功夫學習,使自己的頭腦充滿時代信息,使自己的課堂生動起來。
以德服人、理解萬歲。我們農民工子女學校的學生家長,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未來的設想千差萬別,致使我們的正常教學、管理工作時常出現斷層。面對不同層次,不同人生取向的群體,我們沒有一味地抱怨,叫屈。在學校領導始終如一地鼓勵和教導下,面對他們的置若罔聞,甚至埋怨、憤怒,我們冷靜地給予了最大限度的理解,但理解不等于遷就,更不等同漠視學校的工作制度。我們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出發點,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實際行動去感化他們,幫助他們,爭取他們的支持與配合。我們的理解,甚至降低姿態找他們溝通,只是為了學生一生的成長著想,為了早日把青浦教育的短板——農民工子女學校的教育工作干出成績。真正影響一個人一生的不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一份感恩的情懷、一道崇高的信念、一線不滅的追求。我們抱著教孩子三年,為孩子設想三十年的心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努力著。
以苦為樂,瀟灑生活。有些時候,為了給學生創建一個溫馨的學習環境,我們不得不充當清潔工或搬運工,任灰塵肆虐、汗水濕透衣背、手掌磨出血泡;我們還遠離家鄉,飽嘗愧對父母、愧對兒女的痛楚。但事物總是辯證統一的。我們的苦,換來的卻是更多父母、更多孩子的舒心與放心,換來的是青浦民辦教育的前進與發展。面對來自社會不同階層的否定聲、批評聲,我們已經學會“莫聽穿林打葉聲”的灑脫;面對繁重的工作壓力,我們抱著“竹杖芒鞋輕勝馬”的樂觀,面對微不足道的社會報酬,我們做出了一副“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
時光荏苒!腳踏著青浦的熱土,呼吸著青浦的空氣,已經六個年頭過去,我早已習慣了這里的一切,因為這里就是我的第二個故鄉!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我默默思索著:我不能為我的第二故鄉做出驚天動地的貢獻,但我已經找準了位置,用我單薄的身軀,瘦弱的臂膀與同事們扛起了青浦最底層的教育重擔。這六年多,我們的工作庸碌而瑣碎,我們沒有過斑斕的夢想,但我們也毫無懶惰和懈怠之態。以后,只要青浦需要我,我更要嘔心瀝血!因為我早已深深愛上了這塊養育了我六年的熱土,我的心在這里已經扎根,雖然不會扎太深,但我相信我也絕不會隨風飄搖,螢火蟲的亮光都可以照亮小螞蟻回家的路,我相信,只要我信念堅定,愛崗敬業,我會為青浦的繁榮昌盛、為青浦最底層的民教事業做出我力所能及的貢獻,增添一抹哪怕螢火般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