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模式下的生物課堂如何讓“問題”充滿學生
云南呈貢育才學校 黃華容
本學期在教學模式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的“填鴨式”教學終于畫上了句號。在生物課堂上采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教學模式后,期末成績得到了穩步提升。現在課堂教學上存在的的問題是:如何出示思考題(學生自學的目標思考題)和學生通過自學后提出問題(檢測環節如何發問)。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采用洋思教學模式后,發現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學生只能根據老師所出示的目標思考題開始自學,在檢測環節暴露出的問題是學生只能找到相關問題的答案,根本不知道如何理解知識和運用知識,整個自學環節存在了一個尋找答案的過程。因為生物是開卷考試,翻著書能找到簡單問題的答案,但有關知識的應用就存在了很大的問題。所以現在對此問題想做一下探討,在下學期的教學中應用于實踐,看能否改善前面存在的問題。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生物教學中,每堂課的提問非常重要,一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是找準新舊知識的切入點。通過精心設計問題,創設恰當的情景,能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出示學習目標之前,問題的引入至關重要。比如可能通過生活實際、生產實例設置情景;通過故事、成語、俗語、謎語等設置問題;通過生物學的發展的歷史設置問題,通過設疑、揭露矛盾設置問題;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尋找新舊知識的最佳結合點設置問題等等,這在以前的教學中經常采用,效果較好,剛開始就讓學生步入了問題中,有一種想知道問題答案的欲望。
學生自學環節要根據目標思考題進行自學(還沒掌握較好自學方法前的一種教學方式)。那么如何設計思考題就是一個關鍵,太簡單了不能暴露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太難了切斷了學生自學的信心。必須改變以前那種單一的問題方式,所以關于問題的設置我認為應從四個方面入手:(1)具有趣味性和魅力,能引起學生的思考和向學生的智力挑戰;(2)可以是一種情景,其中隱含的問題能夠由學生自己去提出并作出解釋;(3)各種不同知識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由淺入深地作出回答;(前面只想到學習目標分層,沒想到目標思考題分層)(4)有的問題的設置要分清是個人獨立思考回答還是小組討論合作回答,這樣就能落實兵教兵,輔助差生。(4)問題可以是一個很簡單的或人們生活中相當熟悉的問題;要完成一堂完整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目標思考題的設置是樞紐,它是學生參與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的保障。好的問題能夠引導學生去解決,增強自學的信心。
為了使學生能真正的解決問題,必須做到在教材上能看懂的內容,做到不講或少講;幫助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切入口,當然可以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概括等方法;引導學生將問題向不同的方向拓展,盡可能地把新問題和以前的問題聯系起來,將問題對接,以使其進一步延伸。
在檢測自學環節,鼓勵學生質疑,不能一味回答老師設置的問題。學生只有通過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培養其能力,所以我認為在檢測自學環節,一定以各種方式鼓勵學生提問。誰在課堂上敢于提出問題,誰就受到表揚;誰提出的問題老師不能回答,說明誰的思考有深度,就給誰加操行分。學生只要能提出的問題,哪怕是浪費時間或錯誤的問題,也表明學生通過自學后能進行思考,已向真理邁進了一步。要正確處理學生提出的問題,由于每個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同,原有的知識基礎不同、領悟程度不同,提出的問題往往層次不一,老師要正確給予評價,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是最好的激勵。這樣,通過提問也能暴露出學生自學環節遇到的問題,對知識的理解運用有所加深。
下學期將采用杜郎口和洋思的結合教學,那么預習環節就更為重要,如能把提問用于自學環節就更好了。預習時,讓學生把發現的問題記下來,在展示環節,除了讓學生展示自學成果外,還讓學生提問,但是要避免學生發生因提問而提問的現象。這樣就真正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態度和探究精神。在洋思教學中,有一點是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如果老師冷漠生硬、過多指責、中學生的自尊心理必然使得他們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創造性的思維就無從產生。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只有在親密、融洽的師生關系中,才能真正地表現自己,創造性地發揮潛能。所以上課時,必須要求老師親切自然,堅持鼓勵為主,讓學生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不斷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積極引導,提供足夠的機會,讓學生在一定的指導下,獨立地研讀教材,力爭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各抒己見,互相啟發。
老師的問題必須要求準確性、科學性、啟發性、新穎性、藝術性和靈活性,這就對老師有更高的要求。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這樣才能極大地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挖掘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當然老師如果不堅持有效地學習,僅滿足于“一桶水”,是很難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所以我們要力爭成為“一條流動的大河”,才能培養出敢問、樂問、善問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