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課堂教學模式實踐心得
四川宜賓育才學校 江堂德
集團花大力氣對我校教師進行了“洋思教學模式”的培訓,引導我們深入理解“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理念的內涵;滲透了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之后,我按照學校的安排,同時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對初二年級兩個班的物理教學參照“先學后教,以教導學,以學促教”的模式進行了實踐,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因此對“洋思教學模式”又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根據學生的學情確定教學內容、教學策略。
以學生為主題,以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為前提,從學生實際出發,來確定教學過程中教師“教什么”、“怎么教”、學生“學什么”、“怎么學”,進度快還是進度慢,一切都由學生的學情說了算。鑒于此,在實踐之前,首先我設計了若干問題,在班上無記名投票的方式了解學情,然后請科代表和部分學生代表一起磋商教學中的細節,來確定班級教學內容和進度,徹底的實現 “教師走向學生”“以學定教”。
出現情況:進度比原來要慢些,但是學生作業交的及時了,不再抱怨不會做題了,成績有小幅的上升
二、克服學生思維惰性,引導主觀能動性。
以前我一直認為,通過我的課堂講解和示范來引導學生走捷徑,總比學生自己摸索要來得更快一些,學生學得就越快、越好。因此講的很多、很細、很廣、很透……而且這樣努力的教學成績還不錯,也獲得不少的榮譽,就一直“鼓勵”著我長期堅持下來。通過我應用“洋思”后,反思過去,我覺得過去的我好苦,好累。事實上,我過去的方法很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的惰性,學生成了被動的“啞巴”。
而洋思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幾乎都是讓學生自學。教師只是對其中的每一步進行引導和點撥。教師從“一線”退局“二線”,為學生自學、思考、討論、答疑當好“參謀”,創造條件盡可能地讓學生“有為”,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建構,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通過努力,我構建的課堂是環節是:
程序或環節 |
教師作用或要求 |
自我評價 |
展示學習目標 1…… 2…… |
1. 提煉出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 2. 教師語言準確,三言兩語,準確地提示教學目標, |
盡快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
教師提出自學要求 |
提出時間要求、學習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
做到有的放矢 |
自學內容 |
對目標進行分解 |
學習目標的具體化,細化,細分的知識點 |
提示自學方法 |
結合內容要求自主學習還是合作學習;理論演練還是實驗探究 |
|
進行自學 |
教師行間巡視,個別答疑與個別詢問,必要的板演與練習進行調查。 |
1. 克服學生學習惰性 2. 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在自學中疑難問題 3. 了解學情,帶有傾向性的問題,為“后教”作好準備。 |
教師講解 |
學生會的不教;學生說明白的不重復;教師少講、精講,只做點撥性的引導。 |
不重復;學生不會的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
課堂檢測 |
對課堂檢測題,教師是給答案與結果,讓學生自己探索規律。 |
教師真正從一線退到二線,為學生自學、思考、答疑當好參謀。 |
出現情況:開始學生不習慣,自學不來,十多分鐘后還不知道教材或資料上的內容,寄希望于教師的講解;自己也對學生沒有底,心理總是不踏實。慢慢的學生習慣了,主動了,一上課就躍躍欲試的最好自學的準備。
三、小組合作學習,與1+1互助組相結合貫徹“兵”教“兵”
“兵”教“兵”、“一幫一”不僅有力地解決了學困生的問題,而且還促進了優秀學生的提高。優秀學生要想幫助他人,自己就得要充分地理解,學習上也有了緊迫感,還把自己理解的知識清晰地表述出來,這本身就是另一種提高。“教學”相長,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
具體的做法:班主任協調下,班級分成以4人為一組的若干學習小組,1人為組長,領導全組的“學”、“練”、“考”、“總結”、“提高”等環節,同時把班上有學習困難的學生羅列出來,要求他們自己找“小老師”,開展 “一幫一”、“兵幫兵”的活動,讓優秀生和后進生搭配坐在一起,結成“幫扶”對子。把洋思的“兵”教“兵”是全過程、全方位的,更多地體現在課后。
出現情況:大部分的確教學相長,“師生”進步都比較大。但是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有部分“小老師”不愿意帶“研究生”,或者有帶“研”的積極性,就是茶壺里裝湯圓倒不出來。針對這種情況,我再次的用“兵教兵”的計謀,派出“工作隊”,“技術隊”進行疏導和現場“技術指導”……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是洋思人教學制勝的法寶。雖然我在學習實踐中有很多的不成熟的地方,但是我知道心動不如行動,晚動不如早動,動起來,用起來,把別人成功的課堂教學模式用在我的教學實際中來。但是我在學習中力爭不將其教條化,而是結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在實踐中加以理解、發展,力爭日漸貼近“洋思”對教學本質的理解,并不斷豐富和發展它,最終成就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