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讓我更“洋”了
上海青浦育才學校 王娟
隨著時代的進步,教師,它不再是名義上的紙老虎,說書先生亦或是教書匠了;它是思維進取,創新開拓課堂的首創者。學習“洋思”,感悟
學“洋”讓我真正的洋了起來。
一、 學生的興趣并不僅在于亮點
“亮點在整堂課中為最亮的星星”,起初一直追求“高品質”的我,只為了尋求它而工作、而努力,卻忽視了它旁邊的一切事物,更重要的是它包括了成敗一舉——細節。為此學生被我這個只為亮點這顆星而忽視周圍宇宙的教師感到迷惘。迷惘的是為什么這堂課這么耀眼卻找不到書中的答案?為什么抓不到主題?為什么還沒有真正的摸清題目的意思而黑板上的答案就映入我眼簾了呢?為什么我想自主探討時,老師就叫暫停了呢?……學生的問題是越來越多了。“老師,其實你講得很好,可是我們卻沒有真正的實踐過。”“老師,你很幽默,氣氛很好,可是你的節奏太快了。”“老師,我們都希望自己來學習而不是跟著你的影子走,那樣我們累您更累,我們想自己突破而不是您一句一句的點破。”“每堂課都是細節微化,以至什么都是‘點到即止’,其實最后我們什么都沒有懂這節課就消失于眼前了,很想對您說我們真的很想學懂,也很喜歡您,可是不知道為什么學習不如意。”再這樣下去《十萬個為什么》可能要由他們來領演了。
孩子們的一席話讓我陷入了深思,這是什么原因呢?亮點有了而且精彩,為什么他們就不滿意呢,一絲涼意從心里油然升起,我真的那么差嗎?我需要反思的念頭在我心底某個角落喚起,擇日我去向組長求“解藥”,探討過失原因。這天收獲很大,疑點被解惑,道路很明確,法寶用“洋思”。爾后我不斷地嘗試著用“
二、 學生思維因“洋”而“新”
“謙虛、務實、創新”是我們奮斗的琴弦。緊跟“洋思”教學,得到了這樣驚奇的感受:洋思的課堂教學模式,創造了一種特殊的課堂氛圍。教師只套模式走路,學生只跟模式學習,這遠遠是不足的,“六步驟”把整堂課的大體控制了,主治了“大病”,而“小病”卻需要教師逐步完善,課堂中最重要的是新。哪里新?怎樣新起來?這些一步步的導入就要教師來創造,來思索。“教師只管講,學生只管聽” 是肯定不能使學生真有所得的。而“洋思”理論讓我豐富起來,也從“以生定教,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發展學生的自主性和尊重學生對它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認可了它,他們才會有興趣,我需要做的不是做個教書匠讓他們厭惡,逼他們學習讓他們更反感,而是從心理上讓他們解放思維。而促進我這樣做的不僅僅是我的決心更重要的是“洋思”的模式和理論以及得到公眾的認可,這一切都讓學生成了主體。第一,興趣教育,不論任何人做事或學習沒有興趣,那么無一人真正成功的案例,從中我們就應該設法對學生盡可能多地進行聽、說、讀、寫訓練。他們有強烈好奇心,我們就可“正中入懷”用多種教學法,加大他們的好奇引入我們今天的課堂。第二,方法教育,不要把教師的理論知識和成年思想強加在小孩子的身上。一個教師的畢生所學至少也有二十年,把一個二十年的經驗知識灌輸到年僅十幾歲孩子的身上,這不是荒唐嗎?這樣的教師只是愚蠢,方法只是退化。著名教育家
“洋思”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