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广告-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伦精品一区三区视频-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 视频-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国产伦理精品

關注育才微信平臺

您現在的位置:主頁 > 教學科研 >

真情教育的震憾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文章作者:   &n 更新時間:2011-01-01 00:00 所屬欄目:教學科研 文章點擊數:

——讀《我與講學稿》有感

●集團教研室  汪克寒

閱讀《我與講學稿——一個中學校長的創新之路》(陳康金著)一書,“震憾”這個詞不停地在我的腦海里出現。作為全國名校東廬中學校長的陳康金,用樸實的語言敘述了自己從初為教師到成長為學校校長,從想把課上好到成為課堂教學研究家的歷程。與其他成功的教育家成長的歷程相似,他的故事似乎很平凡,卻又不平凡。令我震憾的是什么呢?

       第一,成為優秀教師的原因很簡單——想把書教好,但成為優秀老師投入的熱情卻不簡單。陳校長是1980年參加工作,第一學歷僅專科畢業。三年后就成為學校骨干教師的他沒有比其他老師更出色的條件,他有的就是把書教好的純樸而真摯的想法。參加工作學校就把初三畢業班交給了他,為了不辜負領導的信任,他潛心研究教材、研究中考、研究試題,盡管對自己研究的過程輕描淡寫,但我們能看到一個走上講臺就把全部的熱情獻給了學校、獻給了學生、獻給了課堂的優秀教師。從最初的研究怎樣考出好成績,到逐步研究怎樣上好畢業班的課,到最后的課堂教學改革,陳校長一直堅持追求一個教育者最純真的愿望——把書教好。為了這個簡單的“把書教好”,他請教同事,四處學習,自費進修,研究自己的課、同事的課、錄相的課、專家的課,在不斷的研究中從簡單的要成績,到希望學生快樂學習,從簡單的做題目到精講精練,最后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講學稿。敘述自己研究講學稿的故事看似平凡,但“以生為本、以教定考”的教學思想充滿了人文精神,充滿了他對教育、對學生的無限熱愛。

      聽過杜朗口崔其升校長的關于杜朗口中學成長的報告,研究過蔡林森校長創建洋思中學的創業歷程,和他們一樣,陳校長也是從一個普通的老師成長為校長,從一個課堂教學改革的熱愛者成為教育改革的專家,他們都是因自己在課堂教學上出色的成績成為教學改革的先驅者。他們進行教學改革一不是來自上面的壓力,二不是來自學校的催促,而是出自“把書教好”這樣純樸的教育理想,這是發自內心的對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因為有愛,才會有對課堂改革的不變熱情,才會有對教學改革的不懈追求,當然,才會有教學改革的豐碩成果。

事實上,現在全國抓教育教學改革,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教學改革的條件都遠遠超過他們進行改革的上世紀八十年代。現在有杜朗口,有洋思,有東廬……有很多的教學改革榜樣,但為什么我們的課改至今成功的并不多?成功的教師并不多?根本的原因也許就在于此:沒有真正對教學工作的熱愛,沒有真正對學生的熱愛,沒有“把書教好”的教學追求,把改革當成任務來完成,課堂就會“掛羊頭賣狗肉”,有其形無其神,改革注定是要失敗的。

縱觀當今教育界著名的教育教學改革家,無論是魏書生、李鎮西、吳非,甚至早一點的錢夢龍、斯霞,還是美國的羅恩·克拉克、伊麗莎白·布魯瑞克斯等優秀老師,他們進行教學改革都不是出于上級部門或者學校要求,他們的成功都是因為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忠誠,都是因為對學生的熱愛與關心,所以,陳校長的《我與講學稿》給我又一次的震憾——成功的教育家不一定出身名門,但一定熱愛我們這份事業。有了愛,研究教學不是什么困難的事。

第二,成為優秀教師的理由很簡單——心中裝著學生,但為學生付出的努力非常艱辛。陳校長從走上講臺的第一天開始,就把學生放在自己的心中,課堂教學時時為學生著想,為了讓學生學得更快樂、更輕松、更有效,他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最終才有了改革的成果。

“作為一個差班的班主任和團委書記,白天與所謂的‘差生’‘摸爬滾打’在一起,晚上走村串戶地家訪。我教的學生家中我都去了。由此,我不僅意外地成了東廬鄉的活地圖,而且所謂的‘差生’在我手中都變了樣。”這樣的故事在許多優秀老師那里好象都聽說過,我們也許做過,雖然不新鮮,但反映了陳校長做老師的一個側面。但是,下面的故事可能就值得深思了:

“我從體育課教學中,得到了一些啟發。學生下了體育課總是那么情緒飽滿,興趣仍然是那么濃,是因為體育課有游戲式結尾,競賽式的結尾……最值得我們向體育課學習的是,體育課最后總是安排一點‘整理活動’。整理活動能使學生機體、情緒放松一下,恢復一下”。如果不是把學生放在心里,是很難對教學進行這樣的思考的。讓學生“情緒飽滿”、興趣很濃”、“放松一下”、“恢復一下”……這是對學生充滿人文情愛的關懷,是陳校長進行課堂研究的深層動力。在書中,“留給學生的作業要適當”、“留給學生的作業要少而精”、“克服學生的心理障礙,消除畏難情緒”、“復習不要學生厭煩”等這樣關愛學生的思想隨處可見,可以說,把學生放在自己的心中,陳校長的教學研究最初就是指向學生而不公公是分數。還記得蔡林森的“莊稼理論”:“教孩子正如種莊稼。莊稼長不好,只能怪自己沒有除草施肥,怎能去怪莊稼呢?”這不也是對學生充滿真愛的理解嗎?李鎮西《做最好的教師》里《我和萬同的故事》特別提到對萬同上課因基礎差聽不懂時的深刻理解:“什么都聽不懂,卻每天要在課堂上呆呆地坐幾個小時,他有多不容易啊。”理解聽不懂課的孩子在課堂上的難處,沒有真正的教育博愛是做不到的。伊麗莎白·布魯瑞克斯在《好老師可以避免的20個課堂錯誤》 中也有類似的觀點:“錯誤2:試圖控制一切”、“錯誤6:無視學生的差別”、 “錯誤17:不重視學生的參與”……關愛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這是一個優秀教師的基礎與前提。

古今中外成功教師的經歷把這個永恒的話題又提到眼前:成為優秀的教師,你必須首先熱愛你的孩子,熱愛你的學生,這樣才能真正把學習在課堂上怎樣學習當成是自己的事仔細研究,而不是為研究教學而研究,為研究課堂而研究,甚至為研究分數而研究。

只有把學生放在心中,那么,教學研究的核心就會放在學生的學習研究上。研究怎樣學習最快樂,怎樣學習最輕松,怎樣學習最有效。只要是把學生快樂學習、輕松學習、終身學習作為教學研究的中心,那么教學改革就會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這是符合國家教育教學改革方向的,也是符合國際教育教學改革方向。

陳校長主持研發的講學稿正是在這樣的思想背景下進行的,也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取得成果的。不是以分數提高作為研究的目的,而以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行為、學習效率等為研究的目的,只有這樣的研究才有生命力,才符合時代的需要。也正因為如此,講學稿才成為集師生教、學共用的新型教學用書。

第三、成為優秀的教師方法很簡單——重細節重落實,但實施并不容易。因為把教學放在心上,把學生放在心中,優秀的教師在教學中一定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研究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最后形成自己的 研究成果。

“所以,平時解題,為了練本領、增能力,一定要注意培養良好的習慣,過好解題三關:一是過審題關:做到 不認真看懂題、審清已知與未知,決不一知半解盲目下筆;二是過運算關,運算能力是中學數學的重要能力之一,運算不能只求快,要算得冷,算法合理,過程簡捷,從合理、簡捷與準確上求速度;三是過推理關,證明題一定要做到言必有據,步驟塥完整,環環相扣,思路清晰,條理清楚。”顯然這是針對學生粗心大意、圖快等毛病進行校正的要求。為了讓學生扎扎實實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在教學中不搶速度,講求落實他對學生嚴格要求,講求落實,從細節上抓學生的學習習慣,這不僅是數學有效提高的途徑,也是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良好習慣。

說到這里,我想到了《好老師征服后進生的14堂課》第四堂課有這樣一個教學案例:

老師共提出并演練了以下五項:

每天早晨在餐廳指定的地方集合。

每天早晨排列整齊地走進教室。

安靜地進入教室。

中午離開教室,排好隊安靜地去餐廳。

講話之前要舉手。

雖然訓練的內容不一樣,但是他們關注的都是學生學習或生活的細節,教育學生都是從落實抓起。重視細節管理,重視落實,是任何成功管理的重要因素。課堂教學更需要我們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行為、學習習慣、學習實效、學習效率等進行研究,找到最佳的方案,提高我們教學的實效。

我們在教學中也常常在感慨學生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但真正像陳校長這樣把學生細小的問題在教學中予以研究,找到改正的方法,并在教學中堅持切實落實校正。這樣的教學定然有效,這樣的教師定然成功。

第四、成為優秀教師的途徑很簡單——堅持學習不斷研究,但成長的道路并不平坦。

陳校長坦言,自己開始教書時,教學也曾走過彎路,甚至出現“掛黑板”(備課不充分,課講不下去)的現象是什么讓他在短短的時間內成為優秀老師,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種原因外,我認為堅持努力學習,不斷研究教學是他迅速成長的重要原因。

“出于自己的喜歡,更是來自一種責任,我從沒有放松學習,尤其是學習如何教好課。”陳校長早期的學習是艱苦的,除了購買、借閱,還有抄寫、復印、剪貼等各種開工收集課堂教學資料。我們現在很難想像有人通過“抄寫”來收集資料,更難想象他“偷偷摸摸”去參加教研活動的情景。為了學習,他以多種形式聽課:聽同事的,聽錄相課,聽展示課,還看資料課;為了自我提升,自費參加本科函授學習、研究生學習。這樣的學習需要對教學的何等熱情與執著呵!這樣的學習怎么不讓人感動。

我們已經熟悉了魏書生從高中生變成高中教師的求學史,知道了李鎮西羅列自己所看過的書目,從陳康金校長的身上,我們再次看到——所有成為名師的人似乎都與努力的學習分不開。

我們擁有的學習與研究的條件比他好多了,現在有網絡,有多媒體,學習對我們來說不是問題,問題是有一些人在為不學習找借口,拒絕學習,當然也就拒絕了成功。

閱讀《我與講學稿》,再次被陳康金校長寬闊的教育胸襟,真摯的教育情懷,不斷完善的教育追求所震憾。作為教育者,要擔負起教師這個關乎國家民族命運的重要職責,我們應該且必須像陳康金校長一樣,真情熱愛教育,真心關愛學生,真正做好教育。

在我們學習東廬中學的課改經驗,配合四步教學啟動編寫“學教練稿”工作之時,我認為完成此項工作最重要的是學習陳康金校長的敬業精神,由衷地熱愛學校、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具備持之以恒地追求精神,我們的編寫與實踐工作才有可能做到,也才有可能做好。

打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