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四步”教學法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的運
云南昆明龍泉育才學校教師 殷彩云
一年來,龍泉育才學校積極推行“四步”教學法,小學語文教研組率先進行“四步”教學的同課并構活動,現將運用中的點滴收獲歸納如下:
一、導入新課 不拘一格
導入雖無一定之規,但有一定之妙。它是“四步”教學法第一步“瀏覽診斷”的前奏,雖然占用的時間不長,但作用極大。如何具有啟發性、知識性、靈活性、趣味性,從而撥動學生思維之弦,讓學生以最佳的興奮狀態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就看你導入這一環節了。
如在上四年級的《春聯》一課中,老師讓學生看了一段2009年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會各省主持人送春聯的視頻。視頻極具有感染力,喜慶、熱鬧又具有中國傳統的文化氣息,一下子把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給點燃了。良好的開始自然就成功了一半,學生在上課時一直都保持著高亢的學習積極性。在三年級的《石榴》一文中,老師這樣設計了一個謎語:“胖娃娃,最愛笑,笑紅身子笑破肚,笑得大嘴合不上。”學生不僅猜出了謎底,對課文中石榴的描寫也有了初步的認識。
故事的導入、名言的導入、圖片欣賞的導入、復習導入等都是大家經常使用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你的導入要新鮮、活潑、有創意,才足以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
二、瀏覽診斷 直奔主題
“瀏覽診斷”是“四步”教學法操作流程的第一步,它的教學目的是觀其大略,把握大意。通過“瀏覽診斷”讓學生快速掌握所學內容的全貌,在此基礎上搜集所學內容中“五點” 知識的有關信息,并基本領會和掌握“五點”內容。這一步要的是一個快和準。
如在教學《荷花》一文時,老師在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后,填一填:聞到的荷花是那么( ),看到的荷花是那么( ),想到的荷花是那么令人( )。可以說,這一問題設計,緊緊圍繞《荷花》一主題,初步感知了課文的大意,妙哉!、
瀏覽診斷的教學設計要簡單扼要,把握重點、直奔主題。除此之外,你還有什么疑問嗎?留有余地,讓學生學會質疑,為進一步深入學習研究“五點”知識做好鋪墊。
三、確認標識 精問精導
“確認標識”是“四步”教學法操作流程的第二步,是學生深度探究,合作交流學習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在語文課中,可以說是重頭戲。戲曲唱得好不好,
如在教學《愛如茉莉》一文中,教師這樣設計問題:
愛,往往在細節。請同學們細讀6—18小節,看看哪些細節打動了你,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愛的溫度?在令你感動的地方寫上一句:愛是
一個問題“愛是 ”似一條絲線,貫穿始終。
四、歸納演繹 融會貫通
“歸納演繹”是“四步”教學法操作流程的第三步,這一步重在讓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進行系統歸納定位,形成知識網絡,培養學生系統思考的方法,進而培養學生的推理歸納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協作交際能力。在語文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分為兩步走:
一是歸納。歸納可以是對今天所學知識的歸納,如在教學《愛如茉莉》一文,教師以小詩的形式歸納本課的內容:
愛是什么?
愛是媽媽心中給爸爸煮的餃子。愛是爸爸直奔醫院匆匆的身影。
愛是病床上緊握的雙手。愛是爸爸躡手躡腳的動作……
也可以是對文章寫法的歸納。如在《學會合作》一文的歸納教學設計如下:學了這篇演講稿,你發現它有什么特點?(①圍繞中心觀點,層層深入,最后發出號召。②先舉例后講道理);還可以是對單元知識結構的歸納。總之,該步驟一定是要形成方法,構建系統,最后化知識為能力。
二是演繹。演繹在語文學科中,可以是課本知識的一個拓展和延伸。在《關于合作》一文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關于合作的成語、名言、諺語(如:風雨同舟 人心齊,泰山移。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也可以是課本與生活的連接。如在《愛如茉莉》一文中,演繹的是:幸福的家庭都一樣,在你的父母身上肯定也發生過相似的故事,告訴我們讓大家分享分享吧,生活中還有那些不同的愛呢?
五、及時演練 概括精練
“及時演練”是“四步”教學法操作流程的最后一步。這一步要求學生對當堂知識進行練習鞏固,完成由會到熟的學習過程,真正做到知識節過關。
總之,正如《學記》所說:“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老師應善于運用“四步”教學法,啟發引導學生讀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有了讀書的興趣,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成為善學習的人,最終達到不需要教,這也便是教師辛勤工作的目標。“四步”教學法,倡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既“解放”了老師,又“救活”了學生,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