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育才校園文化探索系列之二
●竹心
在探索實踐真教育的征途上,如果沒有一批真正追求真教育的教師參與,一切便無從談起。尤其是處在當今主流價值觀面臨巨大挑戰的社會背景之下,追求真教育的教師(以下簡稱真教師)更顯難能可貴。那么,什么樣的教師才是我們所需要的真教師,真教師身上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品質特性?這無疑是我們需要明辨的問題,也是我們在真教育的探索過程之中不能回避的問題。
在過去的傳統教育觀念當中,我們經常把教師劃分為“經師”和“人師”兩個類別。這一劃分的目的和意圖,主要是想強調育人比教授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這種簡單的劃分方式,因其帶有把育人和知識傳授對立起來的嫌疑,因而一直備受質疑,事實上也就演變成了今天的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對立。而事實上真正的教育,育人的任務應該是和知識傳授過程合二為一,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完成的。因此,這種按照某種側重點的形式上的劃分并不能真正為我們詮釋清楚教師的優和劣。而如果我們大膽引進真與偽的判斷標準,把教師區分為真教師與偽教師,這個問題可能就會更加明晰得多。
首先,一個教師是否是真教師,與他是否真正熱愛教育這個職業緊密相關。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更是人類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前進的動力。沒有愛這一基本要素融匯其中的教育,不可能成為真正有意義的教育。大家耳熟能詳的魏書生,如果沒有無數次申請當教師的這一強烈愿望,日后成為語文教育改革家的可能性恐怕會極低。同樣,如果沒有強烈的教育救國的人生理想,陶行知先生就不會一次次在逆境中創辦曉莊師范學校、山海工學團、中華教育改進社、育才學校、社會職業大學等一所又一所的學校,最終成為中國現代平民教育的先驅者和標志性人物。尤其是平民教育家武訓,能以乞丐之身投身神圣的教育事業,更是基于對教育事業的深度認識,因而成就了許多知識分子難以企及的教育成就。這一切充分說明,愛,是成就事業的基礎。沒有對教育事業深切執著的愛,就不會癡迷其中,就不會投入足夠的精力,因而也就很難取得滿意的成果。因此,我們每一個正在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和領導,都很有必要問一問自己:我是不是真正的喜歡和熱愛教育事業,抑或只是把教育作為一種謀生的工作和手段而已?如果是后者,我們充其量只是一個偽教師,一個偽教育工作者。中國的教育問題很多,是跟這樣的偽教師和偽教育工作者過多分不開的。尤其是那些身居高層的教育領導,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往往只是把教育作為一種政績工程來做,因而對教育缺乏最基本的認識和發自內心的熱愛,所以往往瞎指揮、進行所謂的盲目性改革,最終導致教育的混亂不堪。
其次,真教師應該是博覽群書、思想獨立、明辨真理的。所謂“君子不器”,一個真正的好老師必然是一個樂學、好學,且興趣愛好廣泛、多才多藝的人。也只有這樣見多識廣的老師,才可能做到不偏聽偏信,能夠作出最基本的正確價值觀的判斷。如果一個教師對真理的探尋能力有限,或是不重視對事物真相的探討,那么,就算他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很高,也不可能把正確的思想觀點傳授給學生。他所傳授的不過就是一些死知識和偽知識而已。譬如文化大革命時期,我們有多少老師在跟著政府的政治宣傳誤導學生。譬如今天,我們還有多少老師在做著與素質教育相背離的事情?我不止一次接觸過這樣的老師,從其它方面來看,他們的確是有著許多優點的老師??蓵r至今日,他們還認為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是必要的,是政治統治權謀的需要。言下之意,文化大革命在他們看來是正確的。還有一些老師,他們到今天還認為民主在中國根本行不通,中國不具備實行民主的條件。甚至在他們眼里,當官的貪污點也是正常的。這些老師,明顯是只知道埋頭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里忙碌,除了關注教科書,很少關心政治、經濟、哲學等課外信息的結果。因而,他們也就不想知道《物種起源》、《君主論》、《史記》、《三國志》是什么樣的書,文化大革命要了多少人的命,南非、泰國、緬甸是什么樣的國家,美國、日本為什么能夠成為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經濟、政治、軍事強國,為什么芮成鋼提問駱家輝的一個問題會引來那么多人的嘲笑與不滿……這樣的老師,我們真的很難想象,在他們的引導下,能教育出來怎樣的一代青少年。
亞里士多德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話: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獨立思想,追求真理是一個真教師必備的品質。正因為如此,我們至今想起胡適、魯迅、梁漱溟、馬寅初這些前輩,敬意便油然而生,內心溫暖無比。甚至有時候想起行為古怪的辜鴻銘、執拗保守的王國維等人,依然倍感親切,原因即在于此。
其三,一個教師是否是真教師,還與其個人修養的高低有關。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一定的個人修養。第一是樂觀通達的性情。教師不應該是僵尸。一個樂觀通達的老師,他才可能做到“教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他才會有“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的情懷;他才有可能把對人類、自然的愛心傳遞到他的學生的心靈里;他才有可能時時、處處不過多計較個人得失。第二是自我反省的意識。在這個世界上,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只有那些通過不斷反省,認清自我的人,才是對這個世界負責任的人,才是不容易傷害到我們下一代的人。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會在聽到別人形容自己如同“喪家狗”的時候,欣然笑曰:“然哉!然哉!”在聽到別人評論自己“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的時候,發自內心的贊其為“隱者”。只有那些勇于向學生說“老師真的錯了”的老師,才是最有勇氣的老師,才是懂得尊重學生和尊重他人的教師,才是忠誠于真理的教師。第三是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些老師,他們時常不修邊幅、生活邋遢不堪,并以此為榮,儼然就是愛因斯坦再世。作為教育工作者,要率先垂范的是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些名人偉人留下的怪癖。如果說,作為個人的某些癖好我們無權干涉、無可厚非的話,那些隨地吐痰、臟話連篇的行為,就不應該是一個真教師的作為了。內外兼修,應該是真教師與生俱來的一項優秀品質。
總之,匠求技,家求道。如果我們要在教育事業上有所作為,不僅僅滿足于做一個教書匠的話,我們就應該從以上幾方面加以努力。在文章的結尾,筆者必須坦誠的告訴各位師生的是,僅就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程度而言,本人也不具備一位真教師的品質。因此,這里討論的也就只是筆者心目中的一種對理想教師的不成熟的刻畫,乃一家之言,僅供參考而已。